內容取材自幼兒感到有趣、易於理解的聖經故事及人物經歷。
以「我與自己」、「我與他人」、「我與環境」、「我與宇宙」四大主題作為框架,幫助幼兒掌握學習重點。
參照當代兒童心理學發展理論,包括認知、社會心理發展及道德判斷發展,並按照兒童的身體、智力、情緒、社交及靈性的發展,設計認知及實踐兩個層面的學習內容及活動。活動多以實際操作的形式進行,協助幼兒了解較抽象的概念。
活動以多感官教學形式進行,提倡從「玩」和「做」中學習,讓幼兒自我表達、自由創作及享受活動的樂趣。亦參考適用於幼兒的蒙特梭利教學法,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導者,強調他們在教師或家長的指導下,能夠獨立完成簡單的任務,加強他們知覺上的覺察能力(perceptual awareness),促進心靈、智能及全身肌肉的發展。
提供教學反思的方向,包括教師對該課主題的領受、教學技巧、與幼兒之間的關係、幼兒的適應情況及對信仰的體會等,作為課前思考或課後檢討。
提供有趣的「親子活動」,鼓勵家長成為孩子靈命與品格的栽培者,在日常生活中與孩子重溫各課的信息及教導,一起分享信仰,實踐家庭靈性培育。
課程內容主要取材自幼兒感到有趣、易於理解的聖經人物經歷,引導幼兒認識上帝與耶穌的特質,學習上帝的教導。
新舊約內容各佔課程的一半,並以隔季形式進行,使每年課程均能涵蓋新舊約內容,讓幼兒對《聖經》有一整體概念。
幼兒在每個學習階段都有不同的學習需要,為使每個教案設計都能切合幼兒發展需要和能力,本課程的設計為兩年升班制,分別為幼稚級第1年(4歲)和幼稚級第2年(5歲)。
每課集中學習一個聖經真理,使幼兒易於掌握和記憶,有助提升學習成效。
本課程的教案設計,以多感官學習形式進行,令幼兒從「做」中學習認識聖經真理,加深記憶,鞏固學習。
每課皆設有實踐活動,將聖經學習與生活連繫,讓幼兒從遊戲和活動中經歷實踐聖經教導的樂趣,增加幼兒重複實踐的動力。每課亦設有習作(學生本),供教師配合使用,幫助幼兒更易於掌握和實踐聖經教導。
提供親子活動,讓教師協助家長與幼兒一起實踐聖經教導,加強親子溝通,也可加強家長與主日學老師之間的聯繫和合作。
課題按歷史發展順序編排,亦包含聖經時代及成書背景的探索。除了創造、耶穌降生、受死與復活,課題大致不會重複。
各級有相近的課題範圍(見下表),但所選取的聖經故事或其所探討的內容深入程度則各有不同,所傳遞的概念和知識皆由淺入深、循序漸進,以配合兒童心智及能力的發展。
初小 |
中小 |
高小 |
萬物的起源 |
萬物的起源 |
萬物的起源 |
為配合兒童在視覺、聽覺及動覺(kinesthesis)學習型態的需要,提供多元化及動靜交替的教學活動,並引進圖畫書教學。
- 以配合兒童的身體、智力、社交及信仰成長等方面的發展。
- 如須混齡上課,建議選取中小級教材。
- 透過當代宗教教育學者Thomas H. Groome所提出的分享生活反省方法(shared praxis approach),引導兒童將生活經驗與基督教信仰進行對話、比較、反省和詮釋,進而作出回應,包括態度、情感和行為上的抉擇。